創業不是有錢就能成功!學會631資金配置,租商務中心更聰明開業

創業資金怎麼準備?專家揭「631黃金比率」守則

在百工百業紛紛投入創業潮的時代,許多人心中最大的疑問就是:「要準備多少錢才能開始?」根據《食力》2023 年創業大調查,最多受訪者認為創業至少要備妥 100 至 300萬元。然而專家提醒,創業前的資金規畫不只是「金額問題」,更重要的是結構與配置。

創業資金配置:631 黃金比率守則

不少新手創業者以為只要籌到第一桶金就能順利開張,結果短短一年就把錢燒光。專家建議可依「631 黃金比率」分配資金:六成作為開業所需的啟動金,例如租金、設備、行銷等固定開銷;三成預留為週轉金,應付營運期間的現金流;最後一成當作風險準備金,一旦必須動用,就要評估是否該調整營運方向或考慮退場。這樣的分配能確保資金循環穩定,也讓創業者在面對不確定的市場變化時,仍保有喘息空間。

創業不是一場短跑,要算清「回收期」

企管顧問指出,創業投資應該以「回收期」為基礎思考。假設投資 1000 萬元,每月淨利 20 萬,理論上要 50 個月才能回本,但在競爭激烈的餐飲市場,專家建議把回收期控制在 30 個月內,也就是兩年半要回收成本。若週期過長,不僅資金壓力沉重,也難抵市場流行更迭的風險。此外,創業者應將事業視為「可成長的有機體」,提前規畫未來的擴張與複製能力,例如從一家店到連鎖布局,避免陷入短期經營的盲點。

創業資金從哪裡來?3F 是起點,政府資源別錯過

調查顯示,約八成創業者以個人儲蓄為主要資金來源,其次是銀行貸款與親友投資,也就是業界俗稱的「3F」資金來源──Family(家人)、Friends(朋友)與 Fools(願意支持的傻子)。除了個人資源外,政府近年也推出多項創業融資方案,例如「青年創業及啟動金貸款」與各式補助計畫,協助創業者在初期階段取得資金。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更強調,金流就像企業的血液,保持順暢才能延續經營壽命。

投資人最在意「方向與承諾」

創投機構指出,投資人看重的不僅是產品,更在意創業者是否具備清楚的財務規畫與長期承諾。若創業者僅仰賴外部資金、卻不願自行投入資本,反而容易讓投資人卻步。理想的投資人應與創業理念契合,並能帶來資源整合或產業連結,而雙方之間的信任與透明溝通更是合作關鍵。

新手創業先省開支 「商務中心」成靈活選擇

創業初期往往資金有限,若不想花大錢租傳統辦公室,租用「商務中心」是一個高CP值的選擇。商務中心通常提供完整的地址登記、會議室租用與行政支援,能讓創業者節省裝潢與管理成本,同時維持專業形象。對於剛起步的團隊來說,不僅減輕負擔,也能把資金集中在產品與市場發展上。

參考資源:https://meet.bnext.com.tw/articles/view/52214

Copyright © 2017 鼎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